對於隱私權的幾個想法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對於隱私權的幾個想法

撇開社群網路這種我主動把個人資訊提供上去的服務,網路上有很多服務看似免費,但其實是利用我們的個人資訊來換取(像是平時瀏覽的喜好、我來自於哪裡……等等)。沒錯,我說的就是Google,沒有人會說Google不好用,雖然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好像把太多資料都放在Google上面了,行事曆、信箱、通訊錄……等,不過這個想法也只是稍微蹦出來,通常沒隔幾天就會又消失無蹤。

直到上個月看到一篇新聞說,Google會判讀信件內容,即使裡面有某些非從GOOGLE或其旗下下訂的訂單,我們都可以到帳戶底下「付款與訂閱」→「購買商品」看到,這就真的有點誇張!我自己本身也中獎了,從照片很明顯看出來我這個app是從蘋果訂的(從iphone的app store訂購),明明GOOGLE在這裡面只是做了收信的動作,但卻自告奮勇先去讀信件內容,再幫我把這比記錄好心的記錄載我GOOGLE帳戶底下。

▲在Google帳號底下真的可以看到我在apple買東西的紀錄

雖然要把這個記錄刪除並不困難,只要把這封信刪掉就好了,但說真的,這讓我開始真正思考是不是把太多資料放在Google。很高興的是,有這樣想法的人在網路上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少,但真的要實現下來還是有些地方有點困難。有些人覺得在網路上,隱私權這種東西是假議題,因為一旦連上網路,就沒有隱私權可言。但我認為,有些東西是我們可以自己去爭取來,至少我們可以把提供的資訊量降到最低,但因為從小我們就習慣了這樣的模式,所以從未跳脫出來,舉例來說現在講地圖大家都想到Google Map、提到電子郵件很多人都會想到gmail,說到雲端很多人一定是想到Dropbox……等。

談到隱私這塊,雖然說很多服務商都有提到使用者放在伺服器上的資料都有經過加密,但沒說的是,這些密鑰都是由廠商提供,所以只要廠商把密鑰給了政府,其實我們的資料就等於沒有加密了,好幾年前的稜鏡計畫就鬧的沸沸洋洋更讓大家開始害怕,政府會藉由一些手段迫使網路服務商把個人的資料提供給政府。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在挑選一些替代方案的時候,會避開以美國公司提供的服務商。

▲Warrant canary

有些更嚴謹的人會要求自己避開五眼聯盟裡成員國的服務商,五眼聯盟所謂的五眼聯盟就是以美國為首,和其他四個同樣也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鎖成立的聯盟,彼此間會互相分享資訊,包含了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以及英國。我並沒有很深入的去了解他們彼此間會互相分享哪些資訊,不過既然美國已經有了稜鏡計畫的前車之鑑,所以其他國家會不會暗地裡有類似的計畫,我們也無法排除。

當然我不可能完全擺脫這些公司的服務,這點我自己也很清楚,不過我認為適時的把一些資料分散到別的地方是比較安全。這樣的變動也會有很多缺點,最大的兩個缺點就是不方便以及要花錢。不方便是因為這世上找不到第光是要找到擁有類似強大服務的公司是非常困難;另外一點就是,通常強調隱私權的服務,都不會是免費提供,要同時免費又有隱私的保護更是難上加難(畢竟免費服務是藉由你的資訊來換取得到)。

不過人生嘛,如果不稍微反抗一下,不稍微叛逆一下,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綜合上述各種原因,我可能會開始尋找一些替代方案,至於順不順利我們很快就會知道了。

進來坐坐,說說最近的事情: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