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覺得對於輸入法算是滿挑剔的,不論是Windows或是debian,都換過好幾套輸入法,老實說至今還沒有一套讓我完全滿意的輸入法,當然這有部份原因要歸咎於個人的使用習慣啦。這次的邀稿是自然輸入法,筆者也在部落格上面寫過應該是兩篇相關的文章,但得很老實說因為某年我大Win10的更新之後就發生自然輸入法和系統會有衝突,另外個問題就是詞庫的雲端備份一直會失敗,因為這兩個問題,所以至此就沒有再使用自然輸入法了。這篇邀約也有點算是回娘家的感覺,順便看看到底四年下來自然輸入法12有什麼進化。
當初放棄自然輸入法之後,我有先使用新酷音,有點忘了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換成超注音,但又過沒多久換成了PIME,然後就一直到現在也用了大概兩年多。是說Windows上的輸入法我有用過得應該還真不少,除了內建的以外,我也用過自然輸入法10和11版、gcin windows版、剛剛提到的PIME、新酷音、超注音以及很古老的yahoo輸入法。經過和廠商的討論後,我直接使用測試版來作為評測,基本上廠商有說測試版的功能並沒有被閹割,14天內都ok,所以大家應該都可以下載來玩玩看。安裝起來其實沒有什麼能選的,就是下一步就好了。

註冊畫面的地方,因為是試用,所以就稍後再註冊囉。

略過註冊後會有簡單的設定要我們選擇,因為習慣問題,我還是喜歡讓他使用Windows的模式。

安裝完之後記得要再把輸入法換成自然輸入法才會正式開始使用。

然後這篇文章從這裡開始就是使用自然輸入法key in的XDD
在真正的開始使用之前,我不知道大家會怎麼認為一套輸入法好不好用。在我的想法裡,最好的輸入法就是輸入完之後,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正,甚至還可以在打錯字時自動幫我修正回來,這就是最棒的輸入法了。當然這種輸入法並不存在,所以我們才會需要不時的來選擇我們真正要的字。
正因為如此,我覺得評斷一個輸入法好不好大致上就是兩個方面,第一就是他到底夠不夠聰明,能不能從我的前後文來判斷出我到底想要用什麼字或是什麼詞呢。第二點則是他是否有學習的能力,能慢慢修正使得未來再次打入該字或該詞的時候,使用者不用再花時間來修改。
通常我在正式使用一個輸入法之前,會先把設定盡量調成到我慣用的模式,這能降低因轉換輸入法而造成使用者體驗低落的機率。
我自己習慣中英切換是使用shift,大小寫則是維持Caps Lock,這算是從一開始微軟輸入法帶來的習慣。預設選擇英文是因為其實我現在工作比較常輸入的都是英文,第三個符號就真的是看個人選擇。其他設定大多都是看個人喜好啦,快打的部份稍後會介紹。

視窗這邊也都是幾乎看個人喜好來決定。

最重要的就是這部份,除了讓他自動更新以外,也要連上雲端抓我以前的詞庫。

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把我原本的詞庫備份回來,上面有提到我的詞庫雲端備份在某天開始就一直失敗,所以我認為應該多少還有一些舊有的詞庫在雲端,只是這幾年來比較常用的詞彙可能就會沒有了。

如果我印象沒有錯的話,個人詞庫在以前版本是沒有可以直接匯入CSV檔,這應該是從第12版開始才有的功能,也許未來可以想想看要不要把我在gcin中的詞彙也匯出弄成csv檔,不過這可能是個大工程,需要看看是不是得手動一個一個排版了。
將近一個月的測試基本上我認為不太夠(被毆)。沒有啦,因為我工作上其實不太需要打中文,所以我猜他還沒有學到最佳的狀態,但有了以前的詞彙,大致上還是可以很順利的寫完這篇文章,只有偶而需要做修改詞彙。所以針對我一開始講的第一點,我認為自然輸入法算是滿聰明的了。
詞庫部份這點也還不錯,至少沒有發生同步錯誤(以前常常會發生不知道為什麼),加上要把新的詞語加入詞庫其實一直都很簡單,所以詞庫這部份我覺得算是相當好用,以操作的難易度來講我覺得和PIME差不多,比gcin好操作多了(不過gcin的自由性倒是比其他兩家來得強大)。
還有一點是比較好的部份是,在使用自然輸入法的時候不太會有lag的情形,就是打字可以很順的每個字顯示出來,但是我在使用pime的時候,常常會打字有點lag的情況發生,這問題在firefox上遇到最多次,line上面也會遇到,即使是Notepad都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實在是不知道為什麼,解決方法就是把整個pime關掉重開。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自然輸入法12版還新增了一些有趣的功能或是特色,會說有趣是因為當然不會所有功能都對每個人有用,就像我自己會用其中幾個,其他就習慣上還是不太會去使用囉,以下就稍微介紹一下。
黑暗模式
上面有提到暗黑模式,就是之前版本都沒有的特色,但我對於這個功能覺得有點小失望,因為他是選字的視窗變成黑色的,我本來以為會是整個超注音的所有介面都變成了黑暗模式,看起來不是這麼回事。

數字快打
這個的功能滿強大,也有點複雜。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小功能:數字快速換成中文、快速計算、快速轉換成時間日期格式:
1.數字快速換成中文——我自己有時候的確會用到,算是滿方便的功能,當我輸入一串數字之後,他可以幫我轉換成中文格式,而且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不過我覺得他少了一個表達的方式,就是『八萬七』這個選擇,事實上我們口頭念法很常會省略最後一個字,就像是350念成三百五而不是念成三百五十,1300念成一千三而非一千三百。

2.快速計算——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當我輸入時他可以幫我直接把計算結果算出來,我沒有測試他能不能算到三角函數啦XDD,但我猜應該是無法才對。在這邊我也發現有個問題,猜測這其實應該就是第一個小功能延伸出來,以我這個例子,計算出來得結果是17,但他的中文選項完全沒有我們口語中常會念的『十七』,反而是很奇怪的『一七元整』,我想這個部份可能還是需要更新後來補強吧。

3.快速轉換成時間日期格式——其實原廠是把他分成兩個部份,不過我認為大體上是類似的。

整體來說數字功能的確強大,其中的第一和第三個小功能基本上我會用到,唯獨第二個因為我的鍵盤本身就攜帶了計算機的熱鍵,所以其實比較不太會使用。方才提到的一些問題就有待廠商看要怎麼解決了。
符號2.0
感覺應該就是把之前的符號功能強化了。很可惜的是這個功能我自己就比較少使用到,因為我比較沒有用emoji的習慣(聽說還新增了一些表情符號),我自己比較常用這個功能的時機大概是在找不到標點符號的時候,才會把他叫出來尋找。

在這個版本有可以快速加入輸入括號,他會同時輸入上括號以及下括號,且游標會自動到括號的中間,不過我原本以為這個功能也能在我直接於鍵盤上輸入括號時會自動帶入,不過看起來一定要透過符號2.0的小工具才能使用。
中文全型標點符號 | 輸入的方式 |
, | Shift + , |
。 | Shift + . |
? | Shift + ? |
! | Shift + ! |
…… | Ctrl + . |
-- | Ctrl + , |
另外根據官網的敘述,還有個新增的功能是可以將符號拖拉自訂順序,我第一時間以為是可以將符號的候選順位進行拖拉,後來才發現並不是這個意思,他是指可以調整不同類型符號的順序,但不是指同一類型符號的候選順序,我個人是覺得這樣少了一半的自由度。
記憶首碼快打
在提到這個功能前我先稍微講一下自然輸入法的文字範本。文字範本這個功能或許是自然輸入法最常拿出來提到的,我不太確定其他輸入法有沒有類似的功能,但我用的輸入法裡面似乎並沒有(有錯請糾正)。這個功能就是只要我先輸入某個簡短的文字,就可以快速的叫出一段比較長的句子,舉例來說我可以設定當我輸入abc,就會跳出我家地址,利用這樣的設定可以快速的減少打字所需要的時間。

而記憶首碼快打有點類似文字範本的功能,也是可以快速叫出一段話或是一串文字,但和文字範本不同的在於,文字範本比較偏向是事前先設定好你認為會輸入的文字,在想要用的時候可以快速輸入,而記憶首碼的使用情況比較像是我剛剛輸入完一串話之後,突然想要在重複一次於別的地方,就可以藉由這個功能快速輸入進來。
舉例來說,我先在某個視窗跟朋友A說:禮拜二去吃添好運。接著我到了另外個視窗想要跟朋友B講一下的話時,只要按下『,.』並輸入『ㄌㄅㄙ』他就會快速跳出『禮拜三去吃添好運』可以選擇。如果我在設定裏面選擇了『三字首碼自動啟動』,理論上我就可以在打『ㄌㄅㄙ』就會自動跳出選單問我是否要選擇『禮拜三去吃添好運』這句話。這個功能我覺得有點類似把我打過所有的話全部都存進某個暫存的剪貼簿裡頭,接著等我未來要用的時候可以快速叫出來,不過實際使用之後會發現其實有幾個疑惑。

第一個部份,『三字首碼自動啟動』這個功能只有在三個注音符號都是聲母才能啟動,如果是介音或是韻母就會失敗,像是如果是『禮拜一去吃鼎泰豐』或是『禮拜二去吃教父牛排』中的這兩個例子分別是『ㄌㄅㄧ』和『ㄌㄅㄦ』,如果透過按下『,.』是沒有問題可以正常啟動記憶首碼快打,但如果想要觸發『三字首碼自動啟動』就會失敗。這點我已經跟客服討論過,據他們說是之後的版本會改善。
另外個可以討論的地方是他的使用時機。官網確實有介紹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但在使用過後我自己覺得使用到這功能的頻率應該會比文字範本低,會這樣想原因如下:如果我是打完某一句之後,想要馬上到另外個地方再貼上,那其實我用copypaste會更有效率,如果是一段時間之後才想要把剛剛那段話再次重複,一方面你可能還要重新去想剛剛那句話的三字首碼是什麼。
最後還有個小疑惑就是這個三字首碼功能的詞庫是來自於哪裡呢?畢竟長久使用下來後,肯定會有一堆類似的句子,像是『星期三要不要吃飯』『星期三去吃添好運』『星期三想喝咖啡』……這樣累積下來在選擇上也會造成困擾,如果可以編輯三字首碼的詞庫,應該會更為方便一些。
其餘一些新增功能
其他還有一些新增加的功能,像是可以刪除暫存詞彙、更改工具列大小……這些功能我就不特別介紹,如果有興趣是可以到他們的懶人包去看看一些我沒有介紹到的新增功能吧。
心得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我覺得自然輸入法算是挺聰明的,至少我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需要動到修改的機會不算太高。我自己並沒有很嚴謹的去比較gcin和pime以及自然輸入法的聰明程度,但印象中感覺gcin和自然輸入法稍微聰明一些,注意這真的只是印象而已,也許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感覺出來自然輸入法語其他家的差異。
除此之外,自然輸入法還有很強大的附加功能,像是各種類型的emoji、標點符號、甚至是一段比較長的詞語甚至是句子的快速輸入以及轉換,這點也是其他間比較沒有著墨或是有著墨但是沒有像自然輸入法這麼多種類的功能。
文章的尾聲我再多講講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吧,我猜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覺得,自然輸入法跟其他的輸入法最大差異是什麼呢?我認為是『自然輸入法是個付費軟體』。這點很現實,因為是付費軟體,所以大家就會很嚴格來檢視他,偏偏注音輸入法在這個市場中大概只能吃台灣的使用者,其實相當弱勢。所以有時候也不能怪廠商為什麼要把價格拉這麼高,畢竟研發成本擺在那邊應該是很難壓下來吧?但價格一高就又很難拉到新的使用者進來,算是相當兩難吧?

講這麼多,來說說些我自己渴望可以再加強的部份的吧。有些部份我在上述的文章中就已經提到了,在這邊就不再贅述,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我在第十一版提到的:
還有個問題是,我認為自然輸入法11的自由度還是不夠高,舉例來說,我打『試試』很有可能會跳出來的是『事事』,當我選擇詞彙告訴他我要『試試』之後,以後再打這樣的注音,他就會預設我是要打『試試』,而且多打幾遍之後,他就會把『試試』放到第一個選項去,但是這僅只有在詞語上才有這樣的功能,如果是單個字的話,不論我打多少次,都沒辦法讓某個單字順位排到前面去,這點有些可惜。
回來看第十二版是否有改善呢?完全沒有XDD。我可以猜測一下原因,因為中文通常都是需要一個詞來表達意思,所以他們的邏輯應該是讓詞彙可以依照使用者來改變頻率,至於單一個字的部分就不調整了,所以像我這樣的需求相較之下就會比較不重要吧,舉例來說,ㄒㄧㄤˋ這個字我個人比較常使用到『像』,但輸入法預設就是『向』無法修改,我是覺得這點真的很要命,我甚至在打字的同時就已經想到我待會兒就要修改那個字,感覺實在是很不好。
另外一個是數字快打的功能,這功能真的不錯用,唯一的小麻煩是一定要先輸入~~這個符號兩次,這導致了使用上會讓人的思緒斷掉,因為有時候我們打字是一句話裡面插入數字,但要使用這個功能的話就勢必得先輸出該段話,才能打~~這個符號。如果可以不用先輸入~~,而是直接藉由向下選單直接給我們候選詞彙調整,我覺得使用上會更直觀。
最後這點跟自然輸入法本身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我真心希望自然輸入法可以有辦法移植到手機上,我目前使用下來手機上最好使用的輸入法是早就已經停止支援的google注音輸入法,但自從換到ios後,只能使用半殘的Gboard,雖然有試過原廠以及其他付費的輸入法,但覺得他們的缺點都非常明顯,不是很能接受,事實上就連gboard我都覺得用起來相當痛苦。自然輸入法曾經有一套在手機上的姊妹作,不過好像後來賣掉了。不知道自然輸入法是否還有想要再重作一套呢?
喔忘了說,如果超過試用期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答案是絕大部分功能都被鎖住,且只能英打喔。以上就是我使用自然輸入法12測試版快要一個月的心得,希望大家會喜歡。如果對於這套軟體有興趣,可以點選下面的超連結(放心,超連結沒有任何紅利回饋到我的部落格XDD)。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評測邀約文,全文都是我自己使用過後的真實想法,希望大家會喜歡~~
完全認同『試試』很有可能會跳出來的是『事事』…這部分,本期望12有機會改變,但看起來這點並沒有,感謝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