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換病又發作了,醫生這次開給我的藥單很簡單:要我買鎂光的Crucial MX500 2TB,就可以緩解病情。不過麻煩的是因為這個病健保沒有給付,所以我只好自己買了,幸運的事沒有遇到最近的物流大塞車問題。果然這藥物療效不錯,暫時把換換病的病情壓下去了。

買完SSD後的第一個事情當然就是確定一下它的任體(firmware)版本是否有更新到最新版本。我原本的想法是直接安裝美光官方的工具: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這個小工具我在Linux Mint時有用過,可以直接觀看我美光相關產品的軔體以及自動更新。
sudo ./StorageExecutive_Linux.run
不過當我要安裝在debian上面時,很快就會遇到軟體不支援的警告,並停止我安裝,去查了一下似乎其他人有提到,這個軟體目前能支援的就是Ubuntu以及Red Hat某個distro。雖然他也有CLI版可以安裝使用,不過下載前還要申請帳密,覺得太麻煩了所以就放棄,直接改用別的方式來確認我的SSD任體版本。
smartmontools可以察看硬碟的資訊,平時都直接近DISK這個軟體觀看S.M.A.R.T.,不過這個軟體似乎無法檢測硬碟的軔體,所以只好使用smartmontools了。
apt update
apt install smartmontools
啟動smartmontools,下達我想要檢測硬碟的指令。
sudo smartctl -i /path/sdx
就會顯示我現在用的軔體版本,結果在下方,很高興我的任體是目前最新版本是最新版本。
=== START OF INFORMATION SECTION ===
Model Family: Crucial/Micron Client SSDs
Device Model: CT2000MX500SSD1
Serial Number: ************
LU WWN Device Id: ****************
Firmware Version: M3CR033
User Capacity: 2,000,398,934,016 bytes [2.00 TB]
Sector Sizes: 512 bytes logical, 4096 bytes physical
Rotation Rate: Solid State Device
Form Factor: 2.5 inches
TRIM Command: Available
Device is: In smartctl database [for details use: -P show]
ATA Version is: ACS-3 T13/2161-D revision 5
SATA Version is: SATA 3.3, 6.0 Gb/s (current: 6.0 Gb/s)
Local Time is: Sun Jun 20 08:20:11 2021 CST
SMART support is: Available - device has SMART capability.
SMART support is: Enabled
一切都確認好,就開始來安裝我們的Linux debian (bullseye)囉。考慮到我會用到一些non free的package,所以我直接到他的官網下載non free的iso。這裡就不得不抱怨一下,debian的官網設計真的是他X的有夠爛,非常不直觀,要找個non free testing版本的iso得點好幾次才能找到,如果是第一次來到debian官網的人,應該會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我真的覺得debian應該好好找個網站設計師來重新架構整個網站,不論是ubuntu、Mint、Manjaro都比他簡單易懂太多了。
下載完檔案,檢查sha256後就直接把iso做成開機USB
sudo dd bs=4M if=/path/debian-10.0.0-amd64-netinst.iso of=/path/sdx status=progress oflag=sync
做完後就可以來重開機吧。安裝當下我並沒有做任何的截圖,
安裝完,輸入我的passphrase後,登登登?!

居然無法啟動我的桌面環境,追根究底就是因為沒有安裝fimware-linux。但為何沒有安裝到firmware呢?這真有點奇怪,我第一次安裝debian的時候也沒有安裝firmware,但並沒有跳出這個畫面,也還好當時沒遇到這個問題,要不然我一定會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進不去桌面環境的話,我們就換成別的終端,鍵盤按下Ctrl+Alt+F6(F1~F6都可以),現在就會切換成非桌面環境。因為我確定我只有兩個東西要安裝,所以我直接做了很危險的事情:直接以root登入。

登入後,首先要修改我們的sources.list來源,所以
nano /etc/apt/sources.list
把來源從cd的指令刪掉,安裝時我選擇來源為台大,目前感覺這是最快的。
# debian sources.list modified by Liumang :)
deb http://debian.csie.ntu.edu.tw/debian/ bullseye main contrib non-free
deb http://debian.csie.ntu.edu.tw/debian-security/ bullseye-security main contrib non-free
deb http://debian.csie.ntu.edu.tw/debian/ bullseye-updates main contrib non-free
修改完儲存,開始更新我們的apt,並下載firmware-linux以及linux-headers-amd64
apt updates
apt install firmware-linux linux-headers-amd64
安裝完成後就重新開機吧,不過因為沒有桌面環境,所以我連重新開機都要用指令,找這個指令還花了點時間:
/sbin/reboot
重新開機後,系統就可以正常的進入到我們的KDE桌面環境囉。現在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先安裝timeshift,先把系統作個簡單的snapshot,以免未來出現一些小問題。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timeshift
timeshift使用起來很簡單,只有幾個設定而已,設定完後我就馬上製作第一個snapshot。接下來就是安裝AMD顯卡的DRIVER,基本上很多元件都已經在之前安裝完成了,不過為了確定,我還是把所有指令都重新執行一遍: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xserver-xorg-video-amdgpu
sudo apt install firmware-amd-graphics
sudo apt install libgl1-mesa-dri
sudo apt install libglx-mesa0
sudo apt install mesa-vulkan-drivers
sudo apt install xserver-xorg-video-all
sudo apt install libdrm-amdgpu1
sudo apt install libvulkan1
sudo apt install vulkan-tools
sudo apt install vulkan-utils
sudo apt install vulkan-validationlayers
重新開機,再做一次新的snapshot,基本上系統就算是大致上完工了,剩下就是把一些檔案和設定移到這個新的SSD而已了,真是可喜可賀!

使用了一陣子之後基本沒有遇到啥問題,大多都是我要自己重新去調整設定罷了,唯一的問題是discord。以前我都是直接從Discord的官網下載.deb並安裝,安裝時會同時需要安裝libappindicator1,可是這個package不知為何在buster或是sid兩個版本都有,唯獨bullseye卻沒有。目前從reddit看下來,解決之道大概就是修改discord的dependencies一途,只是每次更新的時候都要重新修改一次,是有一點麻煩。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用Flatpak了,不過我對於這個沒啥研究就是了。
不曉得如果直接從buster升級上來,然後本來就已經有安裝的人是不是就可以避開這問題呢?總之,撇除這個問題,基本使用上都沒啥太多問題,就繼續快快樂樂使用debian囉。